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习近平指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习近平还指出,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重要责任。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的广阔机遇和成长空间令人振奋。参加会见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重视,对扩大高水平开放、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视,“这让我们备受鼓舞”。过去一周,中国通过举办多场活动而与国际商界人士进行的互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包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西班牙《国家报》28日说,中国展示了自身可靠的合作伙伴形象。
中国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在28日的会见中,习近平对国际工商界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致力于对华合作表示赞赏。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也离不开国际社会支持帮助,包括在华外资企业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指出,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习近平指出,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美国CNBC网站28日说,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指出了外资在中国投资的理由。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方呼吁跨国公司作出独立自主的商业决策,不盲目跟随那些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和过度安全化的措施,因为这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见。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芮思博、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日本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韩国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等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成为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据路透社等媒体28日报道,参加会见的代表还来自三星电子、阿斯利康、渣打集团、高通公司、蒂森克虏伯公司、宝马集团、黑石集团、辉瑞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28日参加会见的巴西淡水河谷董事会主席斯蒂勒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天的会见气氛“温暖、开放”,并传递出一个强烈且清晰的信号,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的重要贡献和作用,并欢迎外企在中国持续发展。他表示,淡水河谷将支持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续在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探索新的增长与合作机会。康林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是梅赛德斯-奔驰在华开展生产和研发工作20周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投入,在中国市场共创并共享发展机遇”。
德国《经理人杂志》28日称,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市场规模庞大的中国对许多外国公司来说极其重要。香港《南华早报》28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认为,北京通过这次会见向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即中方致力于改善商业环境,同时,外国企业也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报道认为,这是北京为吸引更多外资展开“魅力攻势”的最新举措。法新社28日称,北京一直寻求吸引外国企业,并将自己定位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者。德国《商报》称,中方希望对外部的保护主义政策作出回应,并将自身展现为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最近一周,中国举办的一系列论坛活动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路透社说,中方在论坛活动期间呼吁各国开放市场,共同应对“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红火,吸引跨国巨企加码投资。”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刊文称,从商界与会者组成来看,此次年会的企业以金融、能源、环保、制造业、信息科技、医疗健康类为主,这反映了论坛年会活动的一个特点——传统制造业与信息科技的交织与融合,这也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时代特征。报道引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的话说,这次论坛年会向外界释放的信息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也营造了一个外资不断进入中国的良好前置条件;此外,中国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特别是在消费领域,跨国企业可以捕捉到很多机遇。
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专家的观点称,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影响物流链、价值链、贸易流动的背景下,亚洲各国将加强经贸合作。英国《卫报》28日注意到,在论坛年会期间,中国官员与学者强调了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必要性。
此外,27日至31日,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今年该论坛年会出现许多外国人,他们大多是科学家与商界代表,“开放”“分享”“合作”“中国机会”等成为他们演讲和与中国同行交流中的“高频词”。
彭博社称,中方致力于在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经济与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振投资者情绪。与全球商界人士的互动凸显了中国一直在传递的信息——中国对商业持开放态度。这与美国现政府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美国优先”政策形成鲜明对比。《金融时报》说,北京正致力于塑造自身为全球贸易稳定力量的形象。
美国CNBC网站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是许多跨国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其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自去年9月起,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增长,并在DeepSeek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后,进一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不少积极势头。”康宁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魏文德对CNBC网站说。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蒙表示,“我们仍然保持乐观,因为技术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认为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说,中国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高盛分析师在最近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GDP增速略高于5%。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称,国际专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正在上升。在过去一个月,汇丰银行、澳新银行、花旗集团等多家机构的分析师都上调了对中国2025年GDP的预测。英国《经济学人》27日刊文称,美国政府为华尔街投资中国设置了重重障碍,但世界不是只有美国,迪拜、日内瓦、新加坡的投资者们也手握巨资,他们没有像美国资本那样的顾虑。而美国的政治环境可能会让外国投资者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