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疫情“长期化”尚无明显证据
相关专家认为,从新冠病毒结构、动物实验等尚未发现造成慢性感染的明显证据,但由于对该病毒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或许有新发现。
从病毒基因组结构来看,该病毒无法整合到人类染色体中终身携带。有猜测认为新冠肺炎会成为乙肝一样的慢性病,日本长崎大学病毒学教授北里海雄说,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使乙肝病毒能在人体内引发持续感染,且不能被清除,但目前在新冠病毒基因组结构中尚未发现可合成cccDNA的区域,长期感染可能性不大。但新冠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肝炎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一些人还担心新冠肺炎患者会像艾滋病患者一样终身带毒、终身服药,专家也认为没有根据。
“艾滋病病毒RNA逆转录成为DNA后会整合入人体基因组,引起慢性感染。整合有艾滋病病毒DNA的细胞被称作‘病毒储藏库’,抗艾药物无法作用于已整合入人体细胞的病毒DNA。因此一旦停药,‘病毒储藏库’会重新释放出病毒DNA引起病毒反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艾滋病专家王宇歌说。
可见,“病毒储藏库”是引起慢性感染的关键,但冠状病毒的正链RNA不会发生逆转录整合,病毒RNA不进入细胞核,不会形成“储藏库”。多数新冠肺炎痊愈者的免疫系统一旦清除病毒,病毒将从体内消失,“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逃逸宿主免疫应答从而形成低水平缓慢复制”。
此外,动物实验也证明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可产生抗体,抵御二次感染。
“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已出现6种(不包括新冠病毒),前4种都演变为普通感冒病毒,而非导致慢性感染性疾病,最终会被免疫系统从体内清除。”北里海雄说,新冠病毒是否能长期携带可能与个体免疫力相关。
不过,英国利兹大学病毒学教授马克·哈里斯认为,尽管冠状病毒通常会导致较短期的自限性感染,但有一些研究文献记录动物身上(主要是蝙蝠)发现了持续感染现象,因此对复阳患者应密切进行后续跟踪研究。